自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以来,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目前大部分解读或指引均是以大型企业为背景,广大的中小企业很难借鉴实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中小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有着较大的难度,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内部控制体系,本书根据内部控制指引的框架结构,选取了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循环,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

手把手教你做内部控制:全流程主要风险及关键控制点适用性强,涵盖了大量通过一线内部控制建设咨询项目总结而成的控制措施,是企业管理者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实用手册。除了企业管理者外,本书还适合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员工、内部控制咨询从业者以及对内部控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和学习。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三是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四是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加两个假设前提:上市公司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是由该公司内审部门进行的。如是,建议参照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行审计。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该指引的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今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财会便(2007)7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其目的在于推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填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空白,从而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这套标准不仅可为企业自我评估和改进其内部控制以及注册会计师发表评价意见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各方面的沟通与理解提供统一的基础。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