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铁从来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国家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目的,促进各地区之间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往来,改善人们的出行,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领铁路沿线各地区各国家发展方向,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中国高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塑造了中国良好形象,为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以我为主,主动外交的新媒介,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符合的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外交新时代。

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比重将下滑到35%左右,消费比重会上升到60%以上,净出口比重将不足0.5%虽然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众说纷纭,但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却是越加清晰。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由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担纲的研究课题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将保持8.5%的增长速度;随后的10年,这个速度将放缓到8%。

届时(15年后),投资比重将下滑到35%左右,消费比重则会上升到60%以上,而净出口所占比重,将不足0.5%。“瀑布效应”仍将继续五年后工业要走“下坡路”“中国前26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过大,在对外开放后产生的‘瀑布效应’所带来的。”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从目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落差来看,这种“瀑布效应”远未结束,因此,中国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拓展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现代化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由西方长期引领,这主要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并逐渐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时代和历史的变迁使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经过长期探索最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事业、一体化进程,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守的政治原则。